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舆情频道>轮播> > 正文

码头稀少:青岛游艇业期待更多“依靠”

来源:青岛日报 作者:党政 2019-08-06 15:25:40 字号:A- A+

自2008年承办奥帆赛以来,青岛向世界打开了“帆船之都”的大门,也恰似春风吹来,游艇帆船产业在青岛“开花”。今年,就有“市长杯”国际帆船赛、青岛国际帆船赛、青岛国际OP帆船营暨帆船赛、国际名校帆船赛(中国·青岛)、“上山下海”企业帆船联赛等赛事交流活动在青岛如火如荼地进行。然而,在一片热闹氛围中,一种“配套政策、品牌赛事培育、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帆船之都’持续发展”的业内担忧也浮出水面,尤其是海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严重缺位,导致产业化支撑乏力,持续发展的后劲日渐式微,扬帆远航的愿景并非“一帆风顺”。

而深圳、厦门、三亚、海口等南方城市,近年来发展帆船运动的势头迅猛,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在青岛经营十余年的帆船企业,也有逐步将业务向南方转移的趋势。业内人士呼吁,不要让海上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成为青岛打造“世界著名的帆船之都”城市品牌的障碍。

青岛仅有三处游艇码头且服务“小众”

“搞活帆船运动,承接大规模的海上赛事,首先要有基础设施保障,作为拥有730公里海岸线及106公里海岛岸线的海滨城市和荣获国家帆船运动城市称号的青岛,却仅有奥帆中心、银海大世界、万达游艇中心三处游艇码头,而这些码头都以服务小众群体或盈利为目的,其入会费和泊位费等,远非大众消费所能承受。”刘先生所在的公司,主要经营帆船游艇、赛事服务、青少年帆船培训等业务,他告诉记者,以奥帆中心为例,奥帆中心帆船游艇泊位约600个,除了40多个归中航校自行管理外,其余均归青岛旅游集团管理。

公共旅游码头游艇泊位短缺,青岛从事帆船、游艇等业务的公司感受到了“无处落脚”的举步维艰。

刘先生所在公司的船艇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2017年,他的公司因配合大活动暂停运营而“离港”,直到现在仍没有收到“回港”的通知。“新采购的船只,有的已经下水,有的还在船厂生产。离开奥帆中心的船只,我们需要找地方花钱停放;在船厂的预订船只,也需要支付临时停泊费。目前,作为民营企业,我们需要担负购船贷款、船舶停放费、100余名员工的工资三部分费用。”刘先生告诉记者,“从2017年10月船只离港到现在,海上旅游业务已经停运,各家公司都举步维艰。同时,船只长期外放不能下水,也不利于船只的保养。”

“虽然青岛国际帆船周已经形成了品牌,但相较于深圳、三亚、厦门等城市,作为‘老字号’的帆船之都,青岛发展帆船运动在配套政策、品牌赛事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优势正在逐步丧失。”刘先生说,游艇、帆船消费走向大众化,游艇旅游滨海休闲实现普及,就必须兴建足够多的公共游艇码头。

公共游艇码头停留在“规划方案”

何为公共游艇码头?

记者了解到,公共游艇码头(简称:公共码头)是泛指为游艇、帆船、钓鱼艇等休闲船艇提供靠泊、维护、开放性的公共码头设施、场所。其公共性质体现为服务群体的非特定性、泊位资源的非私有性、运营收费受物价部门监控等特点。区别于封闭式会员制的游艇会、帆船港,公共码头具有使用权限开放、管理公开透明、准入门槛较低、经营开放性、服务收费大众化等特点。

其实,关于公共码头的概念,青岛并不陌生。

看到制约青岛帆船运动发展的瓶颈,从2011年至今,关于建设海上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议,就不断出现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中。2016年,市政协体育界、社科界委员曾提出“关于加快公共船艇码头规划建设”的提案,建议市规划、交通、旅游、体育等部门借鉴“深圳模式”,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充分依托岸线、港湾、海岛资源等合理规划布局,前瞻性地制定和实施 《青岛市公共船艇码头建设规划》。当年,此提案被重点督办,且市规划局也完成了《青岛市游轮游艇帆船码头规划(纲要)》初步框架,从西海岸新区董家口港城滨海区域,沿灵山湾、凤凰岛、胶州湾至西岸城区,经崂山风景名胜区至鳌山湾、田横滨海区域,共规划游艇帆船码头47处。其中600个泊位以上的大型码头1处,200-600个泊位的中型码头13处,200个泊位以下的小型码头33处。至2050年,规划建设7300个游艇帆船码头泊位。

“城市规划预留公共游艇码头的岸线,这是明智之举。虽然没有明确哪些为公共码头,但当时看了这个规划很受鼓舞,认为职能部门找到了青岛海上产业发展的痛点、短板。可是三年过去了,公共码头还是只停留在‘规划方案’上,落实不了,还是没有任何意义。”业内人士指出。

南方城市先试先行降低“参与门槛”

公共游艇码头是现代滨水城市的重要公共配套设施,也是培育游艇行业社会需求的必要条件,而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现实情境下,南方一些城市已经先行一步。

记者了解到,作为海滨城市并且目标为“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深圳,以600余艘游艇的保有量居全国城市第一,2015年发布《深圳市公共游艇码头专项规划》,目前正在推进;2018年,由财政投资4.6亿元,建有610个水上泊位的海口市国家帆船基地公共码头正式开港。其中,在码头的西侧,180个泊位作为帆船帆板训练的基地,另外东侧的430个泊位全部对公众开放,码头不做会员制运营,停泊收费标准为2元/天/尺。

而在青岛,收费标准约为8元/天/尺。以一艘最普通的30尺游艇为例,停在海口一年需要花费2.1万元左右,在青岛则需要花费近8.7万元。“国家帆船基地公共码头的建成,是海口市从滨海风景城市向海洋运动城市转型升级的标志性事件,作为政府推动鼓励发展海洋产业的一个手段,开放的低收费标准完全符合游艇公共码头的属性,低廉的停泊费将极大降低游艇、帆船、帆板等海上休闲娱乐活动的参与门槛。”业内人士指出。

在谈到公共码头规划建设的意义时,除了对帆船赛事的产业支撑,该业内人士还谈到公共码头将是融合帆船帆板运动、市民游客水上娱乐和海上旅游为一体的体育旅游综合体。他举了一个简单例子:游客早晨自栈桥乘坐海上观光巴士到崂山游玩,下午赶回市区,如果码头健全,游客完全可以选择在太清码头乘船返程,或在银海大世界,或在奥帆中心,或在莱阳路,或在八大峡,或在薛家岛等码头下船。海岸线上的码头就像公交站点一样,游客可以自由选择下船地点,享受的不仅是“陆上看青岛”的观光,“海上看青岛”也成为游客来青的另一种体验方式。如果码头建起来,整个海岸线就活了。

记者点评:海上公共基础设施需先行

因运动成本高且对水域要求挑剔,以帆船、游艇为代表的海上休闲运动常被视为“贵族运动”。公共码头等海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恰是一个重要抓手,可以揭开游艇、帆船产业“高大上”的外表,让海上休闲运动走下“神坛”,走向“大众化”。

公共码头是公众性、社会性、大中型的设施。而公共码头的缺乏,严重影响着水上运动、海钓活动、休闲旅游等产业向大众化发展。

因此,要想让以“帆船赛”“帆船周”为代表的新型赛事活动促动假日经济消费重心转移、推动青岛海上休闲产业的发展,让游艇“游”起来,帆船“扬”起来,以公共码头为代表的海上公共基础设施必须先行,才能为帆船、游艇产业兑现“朝阳产业价值”打下基础。

也正是认识到这一重要性,青岛完成了《青岛市游轮游艇帆船码头规划(纲要)》。但有了规划,更重要的是要将规划变为现实,否则“帆船之都”的称号将名不副实,在与南方城市的竞逐中,也将渐渐失去已有的优势。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

青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