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舆情频道>轮播> > 正文

智能消防站建好了却成了杂物间

来源:青岛日报 作者:党政 2019-08-29 18:34:25 字号:A- A+

幸福家园小区建成一年多的智能消防站只是“一具空壳”

天台路社区文化广场“自助式微型智能消防站”没有任何使用说明和提示

“去年,我们小区绿地上建了一个智能消防站,建成至今,这个智能消防站却一直是个空壳,一段时间里甚至成了堆放杂物的地方。”8月20日,记者来到市北区开封路2号的幸福家园小区,孙女士指着绿地边的一个红色构筑物告诉记者,“最初居民对此很高兴,觉着身边有了这个消防设施,增加不少安全感。但谁料到,设施建成后,就扔在这里再没人过问了。”

在采访现场,居民们告诉记者,这些贴有“智能”名头的消防站并不实用,被吐槽为“绣花枕头”。这个智能消防站的玻璃门敞开着,消防站里空空荡荡,没有任何消防设施。“有时候孩子们还会跑进去,攀着储物架爬上爬下……这个智能消防站非但没给居民装上‘安全栓’,反而产生了安全隐患。”孙女士说。

记者看到,这个金属结构的智能消防站有两米多高,外观与ATM取款机接近,其外立面上有“119”的标识和灭火宣传栏。消防站里装有监控摄像头,敞开的门内却没有任何消防设备,原本用来放置消防设备的储物柜上落满了灰尘沙土。门口的操作说明上提示,如果遇到消防险情,可按下紧急按钮接通指挥中心,在身份识别成功后,可按指示取用消防灭火用品。记者按下了门框上的求助按钮,却没有任何反应。

根据媒体公开报道,2017年全市消防工作会议中确定,加快推进微型消防站建设,我市在60%的街道社区全部建成微型消防站,以便开展初起火灾扑救等火灾防控。根据公安部印发的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器材配置要求,微型消防站内需配有安全腰带、消防头盔、防护靴、战斗服、消防手套、强光手电、开关水枪、灭火器等消防器材,以此实现消防安全动态管理,以及“救早、灭小和3分钟到场扑救初起火灾”的基础目标。

“家门口建有微型消防站是一件好事,我们老百姓鼓掌欢迎,不过更关键的是,建好了也得管理好,就像这些所谓的智能消防站根本就不好用,要这些噱头有什么意义?”居民们说,“既然建了,就要让它发挥出作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市自启动微型消防站建设以来,设置在街道社区办公场所内的室内微型消防站相对比较规范,多是有一个专门的器材房间,各种消防器材整齐摆放在器材架上。但是,设在室外的微型消防站就缺乏管理,有些贴上“智能”标签的微型消防站成了摆设。

室外智能消防设施“中看不中用”的事情,幸福家园小区并非个例。根据市民投诉,记者又来到市南区八大湖街道的天台路社区文化广场。广场东南角设有一个“自助式微型智能消防站”,正面的LED大屏没有任何显示,下方有两个上锁的透明玻璃储物柜。落满灰尘的储物柜里,没有任何存放过消防设备的痕迹。记者转到另一侧发现,消防站的白色保险门上落着锁无法打开。

“既然是自助智能设施,至少应该有个使用说明,不然出现火灾急用的时候,谁知道怎么用?”一名在广场健身的居民拉着记者围着自助智能消防站转了一周,也没发现使用说明或提示。

记者点评:“花把式”要不得

消防设施建在居民楼院里或社区广场上,目的就是应急之用。现在,既然由公共财政投入建设了,就该遵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基本原则,不该为了追求某种时髦将“实用”“使用”抛之脑后。为这些消防设施套上光鲜中看的“智能外衣”就完事,也不管好不好用、能不能用,到头来却是一无所用的“僵尸设施”。

当然,为了给居民装上“安全栓”,创新性地利用新科技在居民楼院里布局智能化消防设施,是应该提倡的,但那种摆花架子、中看不中用、“花拳绣腿”式的消防设施实在要不得。

在推进创新性事务时,事前设计时多向考虑,事中好好维护及人性化动态管理缺一不可,从小处看,体现着为民服务意识,从大处讲,则展示着城市管理的“软实力”。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邱正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

青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