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频道 > 正文

央媒看莱西 | 《农民日报》点赞莱西城乡融合发展工作:探索平衡发展的城乡融合路径

2022-01-14 21:30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1月14日

《农民日报》03版以

“新时代的农民,日子不害愁”——

青岛莱西市探索平衡发展的城乡融合路径》为题

点赞莱西城乡融合发展迈大步

文中指出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济青片区重要组成部分,

青岛莱西市深化拓展‘莱西经验’,

围绕统全局、统资源、统产业、

统改革、统经营、统服务‘六个统筹’,

迅速激活各类主体、要素和市场,

着力打造城与乡美美与共、

各美其美的‘西样板’。


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2019年12月,国家发改委等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工作的通知》,包括山东济青局部片区在内的全国11个试验区分阶段分任务先行先试。
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济青片区重要组成部分,青岛莱西市深化拓展“莱西经验”,围绕统全局、统资源、统产业、统改革、统经营、统服务“六个统筹”,迅速激活各类主体、要素和市场,着力打造城与乡美美与共、各美其美的“莱西样板”。

加速规模化经营

农民转型成“职业工人”

“种了半辈子地,没想到现在成了职业农民,跟工人一样每天按时上下班,每月按时领工资。”在莱西市马连庄镇的青岛扶贫产业园里,村民李月香一边修剪葡萄枝一边感慨。


  李月香的工农角色转变源于莱西市推行的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农村党组织引领产业发展模式。


  在马连庄镇,由镇政府牵头成立镇级国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推行“党组织+公司+村集体+农户”土地流转模式,统筹全镇农业市场化发展。有了镇政府信誉背书,农民吃下了定心丸。在新村党委的领导下,包括李月香在内的村民流转土地热情大大提高,村民自愿将土地流转至镇、村两级农业发展公司,由农业公司根据产业布局招引农业项目。


  在此模式之下,国有农业公司在招引项目和市场主体过程中借助土地议价权取得增值收益,而村集体按流转收益的20%获得所有权收益金。打破分散经营后,引进主体规模效应凸显,换来的是效益逐年提高,农民收入跟着“水涨船高”,实现四方共赢。


  在马连庄镇,利用流转土地建设起青岛扶贫产业园、青岛甜瓜产业园、军武河产业园等14个现代化园区,培育马连庄甜瓜、万寿菊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规模种植面积达3万多亩,长期就业的职业农民100余人,季节性职业农民就业达500多人。


  “土地流转得到一份租金,进农业产业园打工得到第二份收入,以土地承包权入股合作社又能参与年底分红,一块土地三份收入,一年下来可以增收1万多元。”李月香说,“真是赶上了好时候,新时代的农民,日子不害愁了。”


  农业生产的产业化、现代化前提是规模化发展,首要就在于土地资源的整合。原本农业生产方式受限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往往成本高、产出低,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业吸引力不强、劳动力流失严重,甚至出现土地撂荒现象。


  对此,莱西把市场化、平台化思维引入到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搭建资源整合、产业化发展、专业化服务、资本助力四大平台,通过发挥市、镇两级国有平台公司作用,搭建市、镇、村三级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步推进土地流转和托管,整合要素、搞活经营,把农民手中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在更大范围内统筹土地资源,走出一条土地全域化统筹、产业全域化开发、服务专业化供给、资本全链条支撑的发展新路。莱西市土地经营规模达67万亩,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72%,土地托管面积达到52万亩,获评山东省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试点县。

项目驱动产业融合

市场要素双向流动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振兴。一方是广袤的乡村大地生产率低下,土地这一农村最大资源优势发挥不出来,一方是资金、科技、人才等要素下乡缺乏载体支撑,“乡村的要素用不好、城市的要素落不下”矛盾凸显,现代农业项目这一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便成为连接市场要素双向“跨界”流动的绝佳“桥梁”。


  在莱西市龙水社区七星河新村,坐落着亚洲最大单体温室大棚,也是青岛市首个智慧温室。在这个长600余米、宽200余米、面积超200亩的温室大棚内,超过36万株番茄正茂盛生长。


  “何时盘藤、何时打枝、何时采摘,都由农业‘大脑’决定,棚内温度、湿度和光照率实时智能调控,这里是名副其实的‘蔬菜工厂’。”青岛凯盛浩丰农业有限公司莱西基地经理屈锋介绍,经过标准化生产,每天有10吨番茄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智慧农业小镇声名鹊起。


  智能程度高,不代表农民就此退出。“一人富不算富,一起富才是富。智慧农业项目吸纳超过120名村民就近就业,农民主体地位也得到保障。”七星河新村第一书记张建东介绍,凯盛浩丰二期基地投资3.6亿元,全部达产后可年供应国际标准农产品约4.3万吨,年销售收入约6.09亿元。


  凯盛浩丰这一科技型农业项目是莱西市构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的一个缩影。围绕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农业新六产这一课题,莱西市统筹推进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落地宜品乳业、京东农牧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通过创新农村资源配置方式和经营机制,盘活农村各类资源,推进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2021年以来,莱西市完成13宗1114.2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集体直接增收2900余万元。


  “通过农地入市,亩均为村集体增加收益2-3万元,最重要的是将为村里引进培养起奶羊养殖产业链。”宜品乳业项目所在地沽河街道栾家寨新村党委书记张京东说。


  截至目前,莱西市完成总投资约1200亿元的90个城乡融合重大项目储备。其中,已建成投产36个,累计完成投资约133亿元。同时,莱西发挥山东省首个市场化运营基金小镇——青岛(姜山)基金小镇作用,以基金牵引投融资对接,培育1120个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建设20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推广新技术、新品种80余项。


  “城乡格局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非二元壁垒分明,探索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信息汇聚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莱西市发改局党组书记、局长宋学照表示。

资源均衡配置

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

“白天在家门口上班,晚上就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跳跳广场舞,生活越来越有奔头!”家住莱西水集街道产芝湖新村的代克生感慨,没想到这么快就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朴实的话语勾勒出农民生产生活的变化。


  宽阔平整的沥青路面、一幢幢新房整齐排列……穿行在产芝湖新村安置区,一张张笑脸流露出村民幸福生活的甜蜜。按照“农村社区、城市标准”的理念,莱西市赶在入冬之前完成产芝湖新村安置区搬迁,村民居住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过去,用煤气做饭、烧煤取暖,不卫生不说,一到冬天就担心一氧化碳中毒;村里路窄得两辆车同时通过都很困难,过年过节年轻人回村都没地方停车。”村民代克生说起生活的变化,“现在不一样了,住上了楼房,水电气暖一应俱全,环境提了不止一个档次。”


  与城市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健全的公共服务相比,如何让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农民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在莱西,城乡公交点完善400余处,农村道路实现“户户通”;改造农厕12.5万余户,基本实现应改尽改,城乡生活垃圾实现一体化、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天然气管道实现镇镇通,清洁能源城乡一体化;推进通过“强校+弱校”“城区学校+农村学校”办学模式,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现城镇常住居民全覆盖,城乡居民参保达52万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16处卫生院特色专科率达到68.75%,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下沉……教育医疗、公共文化、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基本公共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2020年以来,莱西市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深化拓展“莱西经验”,坚持党建统领乡村服务融合,通过优化横向设置和深化纵向改革,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权力下放,以“能放必放、应放尽放”为原则,下沉公共服务事项共48项,推动乡村服务由“粗放供给”向“精准配置”转变,基本实现基层便民服务“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其中,“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登记”等17项便民服务事项可直接在新村党群服务中心办理,即来即办、当场办结。

来源:农民日报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