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就像身边的一盏明灯,不仅净化了人们的灵魂,还指引了城市进步的方向。”当文明成为城市管理者的主动追求,当文明成为城市生活者的自觉意识,城市发展才有可能做到内外兼修,“里”“面”并重。
于小微处、于市井中、于不经意间、于街头巷尾人们的一举一动中,双山街道发现了些双山人平凡的生活细节,而就是那些平凡的细节,却充满了让人无限温暖的文明气质!
文明是家庭里的和谐融洽
84岁的老母亲被糖尿病折磨了20余年,每天注射胰岛素;16年前,爱人身患重病去世,家庭的重担落在了他一个人身上;90岁高龄的父亲又患了老年痴呆症,白天不睡觉晚上睡不着,一宿上30多趟厕所……
管敬德今年58岁,是双山街道双山社区的一位居民,经历了上述遭遇,这个年近六十的男人选择了和家人一起坚持到底和不离不弃。然而造化弄人,2016年他又患上胃癌,四分之三的胃被切除。从此,他开始一边抗癌一边照顾患病的双亲。
这样的文明家庭典范是和谐社会的“加油站”。文明家庭以其对家庭、对社会的的负责态度,不断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影响,以自身的示范引领作用来影响更多家庭。这就给和谐社会输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不断筑牢和谐社会的基石,推动和谐社会的深入发展。
文明是邻里间的友好相处
今年8月,双山街道大山辖区居民王文君将孩子送去学校后,回家发现隔壁单元楼的曹鑫华住户家里起火。此时,消防车已经赶到进行善后工作。火势非常大,将整个客厅都已经烧没。王文君看到仓皇逃出的曹鑫华没有穿鞋,就去楼下便利店给他买了一双拖鞋和几瓶水。又关心问到曹鑫华一家在青岛有没有其他的亲戚朋友之类的地方安顿下来,就让他们先去自己家里休息还拿出自家孩子小时候喝的婴儿奶粉,为他们做饭弄了一些吃的。
王文君看似小小的善举,折射出的恰好就是咱双山人的文明气质。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良好的邻里关系就是构建和谐社区的一剂良药。
文明是关爱他人无私奉献
她三岁时父亲为了革命壮烈牺牲和奶奶相依为命;她工作三十九年尽心尽力,获得无数奖章;她退休后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年近八十仍然坚持走上街头志愿服务上合峰会……她就是双山街道保儿社区居民辛崇娥。
在炎炎烈日下指挥行人按交通指示灯的提示过马路、为行人指路,随手捡起路上的垃圾,这样的站岗一站就是一天……社区非常担心老人的身体吃不消,毕竟值岗要在烈日下工作很久。但是辛崇娥非常坚持,想要当志愿者,服务青岛上合峰会,为青岛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志愿服务,是一种向善向上之举,他们一次次伸出援手、一次次选择付出、一次次平凡坚守,可亲可感、精神崇高。正是这些普通人的点点滴滴、实实在在的善举,“一针一线”地编织起社会文明的靓丽图景。
文明是敬业爱岗用心服务
王开焘老师主要教授7至16岁孩子的机器人课程,经常会带着学生去全国各地参加比赛。由于马上要带领学生去北京参加一个机器人比赛,他已经两个周没有休息,每天晚上甚至会加班到九点多十点来备课,写方案。
出于对工作的负责,即使与自己的课程无关,他也会无私的去给孩子奉献,每个周都会约一到两位家长就孩子学习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沟通。孩子在什么年龄的发展期,这个阶段应该给他买什么样的书看,有什么样的习惯要养成,可能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会跟家长说。
总有这样一些教师让我们动容,王开焘老师可以在三尺讲台将爱岗敬业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而各行各业各个时代的人,都可以在工作中释放同样的光芒。无论什么样的工作,只有投入对它的热爱,做到爱岗敬业,才能让自己在岗位上散发出耀眼的光辉。忠于岗位责任的信仰无关乎利益,甚至无关乎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道由心而生的光芒,照亮了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助他成就一番事业。
文明人创文明城,文明城养文明人。衡量一个城市的文明水平,看“颜值”,更看“气质”。走过一个城市,以前人们看基础设施、自然环境、公共服务,现在则更关注市民素质、文明风尚、精神状态。市民对待文明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软实力”。讲文明,树新风,用实际行动在青岛大地书写文明的锦绣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