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11月4日讯(记者:潘旭)11月1日,第六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暨2019中国青年创新创业交流会在青岛城阳开幕,这一服务年轻创业者的赛事首次落地山东,对青岛来说更是难逢的良机。
4.12亿,这是第六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举办3天来达成的意向投资额。共青团青岛市委在广迎八方客的同时,也把青岛“双招双引”的诚意表达得淋漓尽致,精心筹备的“青岛风口 青岛机遇”创新创业政策宣讲会为青年创业者们认识青岛、了解青岛、投资青岛开辟了道路。
在全国各大城市“抢人竞赛”鏖战正酣的当下,已连续举办6届、吸引45万支创业团队、逾200万名创业青年参与的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早已不只是一场赛事,更是一个青岛向青年创业者、投资人们展现“肌肉”的平台。
“不冻港”,这次要暖暖年轻人的心窝子
青岛,港阔水深,终年不冻,以优良的区位优势在中国港口中名列前茅。如果把外部人才比作一艘艘远洋巨轮,如何让他们驶入青岛,泊得下又留得住,则是这座“港口”现在最看紧的事。
借助本次赛会,青岛要拿出自己的诚意,暖一暖年轻人的心窝子。为了服务好参赛的青年创业者们,主办方别出心裁地设置了“创之海”、“青之帆”、“梦之航”这3个富有诗意的主题展区名称,极好地与青岛的城市形象相结合,令人过目不忘;在洽谈区,共35位中国青年创业导师遍布数个角落,在不同的时间段轮番出马,面对面解答创业青年的各类困惑,探讨商业模式、产品创新、上市融资等方面的实战问题。
青岛优化服务意识、增强政策优势绝非一日之功。
10月31日,青岛召开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市委书记王清宪用“以用为准”四个字明确了青岛的人才评价标准,要主动发现、培育、引进顶尖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背后,则是政策和服务上的“倾其所有”。
比如,22条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新政,毕业生每人每月400元的就业补贴,就业困难人员新添的生育、工伤两项保险……政策拉动之下,今年前8个月,青岛新登记市场主体18.5万户,同比增长23.9%,政策性扶持创业2.3万人,同比增长63%;新增城镇就业55.5万人,其中,35周岁以下专科及以上学历来青就业19.1万人,同比增长3.8%。
如果把各大城市争夺优质毕业生的“大战”看做是“常规赛”,那么青岛则已经将视野拓展到了“季前赛”。
今年年初,青岛市四部门联合下发了《青岛市“金种子”人才储备工程实施细则(试行)》,将从国内“双一流建设大学”和国外大学遴选一批优秀在校学生,与青岛市辖区内企业签订人才信用合同,学生毕业后按照合同约定来青就业,用人单位给予一定学费、生活及实习补助,以人才储备的方式为青岛“预订”了一批“双一流”高校的优秀在校人才。而这一政策在当时属于全国首创。
“喜看稻菽千重浪”,秋招是一场人才盛宴,也是各大城市人才引进的必争之战。今年的秋季招聘季,青岛凭借自身的政策优势及区位吸引力,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里斩获颇丰。
“青岛招才引智名校行”活动先后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国内重点城市举办;9月份启动的2019“青岛英才季”活动,汇集了5300余个优质岗位……截至目前,已有5900人通过人才引进“秒变”青岛人。在此之前公布的“毕业生热门去向城市”排行榜中,青岛排名第八,是前十中除北京之外唯一的北方城市。
机会井喷,人才引进来更能留得下
城市经济发展,说到底还是“人”的发展——既要“依靠人”,更得“为了人”。实施人才新政不是简单地“抢人”。对青岛而言,人才引进来之后,如何拴心留人也是一个大的挑战。对“引”和“留”统筹兼顾、通盘考虑,打好“组合拳”,才是最佳之策、“抢”才之道。
根据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2019年上半年全国50城房价收入比研究报告》,深圳房价收入比最高,为36.1,北京24.9,上海24.6,而青岛这一数据为10.1,排在第35位。
也就是说,如果只看收入与房价之间的比例,北京、上海、深圳的就业者要比在青岛面临更大的购房压力,但这些城市依然是大多数年轻人工作的首选。
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些城市有更多拼搏的机会和改变命运的机会。
而曾经的青岛,缺少的也正是能留住人才的“机会”。
“‘学深圳、赶深圳’,青岛首先要‘学深圳人、赶深圳人’。”今年3月27日,青岛市“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介会在深圳举行,市委书记王清宪亲自化身“推销员”,向中国改革创新的“排头兵”——深圳,展示青岛的新姿态、新气象。
在推介会上,青岛各区市、经济功能区与当地企业对接洽谈达成拟签约项目42个、总投资额逾1200亿元,并现场签署3个战略合作备忘录和24个产业合作项目,总投资额971亿元,涉及高新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总部经济、科技孵化、新能源新材料、通用航空、医养健康、金融创投、证券交易、高端服务等现代产业领域。
在巨额投资和大量项目签约落地的背后,深圳给予青岛的还有无限的“机会”。
今年前三季度,青岛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6.3%和25.7%,均高于全市投资增速;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0.9%,占工业投资比重45.5%,拉动工业投资增长12.2个百分点;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2%,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9.2%,规模以上服务业30余个行业大类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体育等14个行业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
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下,青岛的“新动能”全面起势,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企业的落地,为来青就业的高水平人才勾画了一幅可期的未来蓝图。
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
10月28日,商务部发布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上合示范区建设有了总纲领,建设步伐即将全面“提速”,青岛倾力打造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已现雏形;随着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国家战略的陆续落地,青岛已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的前沿阵地,也让“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有了无可反驳的说服力。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当下的青岛可谓占尽天时地利,对投资人和创业者来说,是不可错过得机遇,而现实也印证了这一点。
今年5月份召开的全球(青岛)创投风投大会吸引了超5000人报名,200余家媒体争相报道,大有一票难求之势。截止10月份,已有160家创投风投机构注册落地,实缴管理规模771.1亿元。
10月23日,“2019秋季央企青岛行——相约上合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活动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11个合作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额近330亿元。其中既有“一带一路”及上合示范区建设、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等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部署重点项目,也有高端制造、新材料、微电子等前沿领域新兴产业项目。
创新创业、招商引资,功夫关键在“诗外”。
本科生到小微企业就业,每月可申领400元就业补贴,最长领36个月;一次性创业补贴取消现场审核,创业失败也无需退回创业补贴……一系列利好政策让青岛成为创业者栖身的沃土,而创投风投机构的纷纷落地,更是让创业者们少了很多“后顾之忧”。在青岛,只要项目好,一切皆有可能。
而招商引资的关键则是打造好营商环境,政府部门服务企业不能满足于“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还应追求“办得好”“质量高”,不断提升政务服务的精准化水平,更好满足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青岛“学深圳、赶深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习深圳的营商环境、制度创新和政务服务,“凡是深圳能做到的,青岛都要做到”。磨刀不误砍柴工,营商环境打造好了,自然就会“引得凤凰来”。
“中国已经进入到都市圈时代,要确立都市圈的思维,看问题要从都市圈的视角上分析问题。”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北师大都市圈研究中心主任刘学敏在中国区域发展的都市圈时代分论坛上这样说。
目前中国的都市圈大部分处于发展和培育阶段,生产要素在市场化流动和调整中会产生大量机会,青岛的“双招双引”正是踏准了节拍,走出行政区划限制去主动配置资源,更务实地去推动区域间要素流动。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对青岛来说,城市发展最强劲的助推剂同样是青年。2018、2019连续两届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在山东举办,让这个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浪尖上的传统制造业大省,踏上了对外展示的帆板。两届峰会,省委书记刘家义、省长龚正都出席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向外界明确传递了改革风口中的“山东机遇”。
今年以来,青岛发布了含金量更高、创新突破力度更大的人才新政,努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服务型、效率型“三化三型”营商环境,吸引各类精英人才在青岛这片热土上挥洒智慧、创造价值。
第六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暨2019创交会恰逢其时,为助力青岛“双招双引”打造了一个青年创新创业的新平台。下一步,共青团青岛市委将立足运用好平台思维,紧紧围绕“提高项目落地率,扩大赛会朋友圈”这一目标,借助本次赛会的强效驱动力,让更多更好的青年创新创业项目,在青岛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也让青岛的“双招双引”充满青春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