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中院少审庭法官:赵雷
    “雨恨云愁,我放下行囊去流浪,我仰望,月不忍心灵的漂泊……”这是青岛中院少审庭法官赵雷在业余时间创作的诗歌《流浪》,在庄严的法律和浪漫的诗歌之间,他找到了绝妙的平衡,同时借此和当事人之间建立起温暖的关系。1990年,赵雷怀抱着多年的军旅梦走进部队,艰苦的训练磨炼了他的意志,部队的集体主义教育令他受益匪浅。2005年转业到青岛中院审监庭从事审判工作以来,连续多年结案数及调解数均为全庭第一名。...[详情]
  • 青岛中院民一庭法官:杨保国
    从17岁参军时的农村娃到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从替战士站岗的排长到公平正义的守护者,杨保国一直都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守时守规,不断学习,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他爱岗敬业,勤勤恳恳,他为人低调谦和,团结同事,他是耕耘在审判一线的“老黄牛”。1982年10月,老家聊城的杨保国应征入伍,那一年他17岁。从农村来到部队的大熔炉,杨保国不仅增长了见识也得到了锻炼。...[详情]
  • 青岛中院民二庭法官:朱见晓
    1985年,朱见晓以高分考入军校,成长为一名海军军官,在舰艇上工作,最痛苦的就是晕船,但他总能克服困难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和任务。在部队工作之余,朱见晓取得了法律专业的本科文凭。转业到法院工作以来,一直勤勤恳恳,无论是在立案庭负责信访工作,还是审理商事案件,他都认真负责,勇于担当,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默默奉献和对平凡的坚守,是朱见晓最真实的人生写照。...[详情]
  • 青岛中院审监庭法官:徐友仁
    从工程兵到人民法官,从学习汽车专业转为钻研法律,从门外汉成长为一名审理各类案件都应对自如的审监庭法官,徐友仁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努力。但在他眼中这一切却又风轻云淡,他说,攻坚克难勇攀高峰,这是部队的优良传统,也是自己作为一名老兵应有的品格。徐友仁是江苏连云港人,1991年他参军入伍,在海军某岸舰导弹部队服役三年,他也不断学习,并考入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详情]
  • 青岛中院民五庭法官:于水清
    2016年,45岁的他被授予“北部战区五省(区)涉军维权先进个人”。他谦逊低调,脸上总是带着诚恳温和的微笑,他对生活要求不高,工作却一定要做到最好。他审理家事案件,总能为当事人着想,主持公平正义的同时尽量促成双方和解。时光带走了青春岁月,却无法改变他一如往昔的赤子之心,他就是青岛中院民五庭法官于水清。于水清是山东淄博人,1991年通过高考考入信阳陆军学院,学习步兵指挥专业。...[详情]
  • 青岛中院执行二庭副庭长:刘常青
    每每接到当事人急切的电话,看到债权人收到案款后激动落泪的场景,他深感自己重任在肩,须臾不敢懈怠。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当事人的权益,刘常青在追寻公平正义的道路上,始终不忘初心,夙夜在公,用忠诚、敬业、奉献诠释着一名执行法官的职责和担当。1985年,刘常青从胶南二中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刘常青到军校后无论是体能训练还是学习生活都比其他同学适应得快。...[详情]
  • 青岛中院民三庭法官:石利华
    知识产权审判关系到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侵权行为复杂、专业性强、侵权数额难判定的特点,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的三合一审理又对法官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青岛中院民三庭(知识产权审判庭)审判员、四级高级法官石利华见证了青岛法院知识产权审判的发展历程。面对互联网发展给审判带来的变化和挑战,石利华始终谦虚地说,自己还是个需要不断学习的“新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