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频道 > 正文

以“一网四化”促共建共治共享

镇江路街道解放思想大讨论实践转化成果

2018-12-02 17:11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11月12日讯 镇江路街道党工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全市解放思想大讨论为抓手,以市北区区委在街道开展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模式试点为契机,构建了以“一网四化”为核心的基层治理体系,创新性推动了基层治理重心的下沉,破解了制约基层发展的治理难题,探索出了一条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社会治理互通互融的治理新路径。

一、发挥党组织凝聚人心作用,构建基层网格化治理体系

街道有5个城市社区,72个基层党(总)支部,党员2642人。街道党工委通过大力开展“红网领航”,使党建与网格化管理深度融合,实现社会治理和城市基层党建的一切工作到网格、到支部。重点是做好“三个理顺”。一是理顺党组织体系,根据楼栋分布特点、党员分布等情况将辖区划分为52个管理网格,每个网格中都有组织覆盖、党员带头,健全形成“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四级组织体系。二是理顺“两新”组织领导架构。街道党工委下设“两新”组织综合党委,领导辖区未明确上级主管党组织和规模较大的“两新”党组织,社区党委增设功能型“两新”党总支,对区域内的“两新”组织实行“三张清单”兜底管理,摸清资源、服务、需求三个底数。对不具备单独成立支部的两新组织通过建立联合支部参与管理、发挥作用,从而形成“横到边、纵到底、无盲区”网格组织体系。三是理顺网格中责任权属。配齐网格员,党工委成员担任社区党建指导员,街道、社区干部落实到网格中,探索开展以建立街道区域化党建联席会、社区共建议事会、党员信息卡、党员承诺卡、党员服务卡、党员活动记录卡为主要内容的“两会四卡”管理,引导网格党组织有序研究处理网格管理事务和居民问题,营造出“网格事务党员管,社区事务大家办”的良好氛围,使群众在身边随时能够找到党员,使党支部切切实实成为群众工作的主心骨。

二、搭建党建大数据平台,提升基层治理智慧化水平

街道党工委以大数据技术为手段,积极探索“党建+社会治理+大数据”模式,建设“智慧社区”,强化“最后一公里”服务,实现服务辖区居民的便捷化、智能化。一是在社区层面建满意度分析平台,实现精准治理。街道党工委把“让群众满意”作为做好工作的根本标准,依托互联网搭建“群众满意度分析”平台。居民扫码即可将问题反映到平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实现了党委政府对人民群众诉求的快速反应和精准回应。平台自2017年11月上线以来,受理问题办结率达100%,群众满意达92%。二是在街道层面建城市综合治理平台,实现高效治理。对上打通与全区城市治理指挥中心的信息互联,对下打通“群众满意度分析平台”和微信办事大厅两个平台信息互通,将街道综治、城管等16个部门统一纳入平台管理,按照“党工委抓总、办事处负责、多部门联动”的思路对居民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联动办理,形成平台管理、统一调度的基层治理工作体系,将“属地”治理责任一抓到底。三是从组织力提升层面建党组织考核评价系统,实现长效治理。街道党工委以党建标准化建设为抓手,通过系统对所属5个社区党委和52个党(总)支部分别实行“五星”考评和“百分制”考评,从5个维度70余项指标来量化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作用发挥情况,让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的组织力成效做出更加客观的评价,推动形成长效常态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基层治理良好局面。

三、发挥党的核心引领作用,构建社会化基层治理格局

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区域统筹作用,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治理整体活力。重点是做到“四个强化”。一是强化“党建+居民自治”。对于老旧小区探索实行“2+1+X”自管模式。“2”即发挥社区党委会、小区自管委员会两级管理主体作用,“1”即发挥网格党支部组织延伸、服务聚拢作用,“X”即发挥网格内各类志愿者和组织的服务支持作用。通过党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居民自治,对老旧小区实现自管自治。一些小区在实施自管自治后,一改昔日“脏乱差”的面貌,互帮互助蔚然成风,邻里矛盾大幅减少,居民得到了实惠,对党组织的工作更加支持和拥护。二是强化“党建+志愿服务”。社会治理的“痛点”在哪里,党组织就搭建平台让志愿者出现在哪里。为解决沿街晾晒等城市治理的“老大难”问题,街道党工委发动68名党员群众,成立起山东省首支“市民街长”特色志愿服务队。自今年5月份走马上任以来,市民街长们累计服务时间已超30000小时,发现并解决城市治理问题800余件,城市综合治理效能提升了40%以上。目前,街道党工委已培树相关志愿服务队25支,拥有各类注册志愿者5000余人,形成了志愿为民的最大“同心圆”。三是强化党群共建和党派共建。从群团组织、民主党派的政治资源、群众基础等优势上借力,不断延长党组织的工作手臂。今年以来,街道已通过企业工会组织青岛链家、美宝装饰等非公企业800余名会员参与社区志愿服务,通过团委组织青年精英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力街道发展,组织农工党党员近百名医生、律师进社区送健康、送法律,让社区居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获得更多幸福感、获得感。四是强化区域共建。突破传统“单位建党”形式,通过社区共建议事会与30余家驻街机关、企事业党组织开展共驻共建,结成共建项目50余个,做到阵地联用、资源联享、治理联抓,使居民免费共享共建单位的医疗保健、场地设施等优质资源,形成区域化党建和社会治理“一盘棋”。

四、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街道党工委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基层干部法治为民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一是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方式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促进依法治街。打造“蒲公英基层党校”作为社区党员法治教育阵地,把宪法法律、党内法规作为社区党员培训的必修课。加强对街道干部履职情况和落实“一次办好”要求的监督检查,制定了街道公共服务大厅“十不准”工作纪律,列出城管、市场监管等执法部门的“12条负面清单”,坚决避免出现违反政治纪律、损害群众利益、滥用职权等问题的发生。二是坚持以法治坚持思维和方式发挥党员作用,维护和谐稳定。联合青岛兆基律师事务所开办“党员律师茶座”,培训并鼓励“银龄党员”成为“草根律师”,先后组建了“百姓和事佬”、“和为贵”等矛盾调处工作室,最大限度依靠党员群众,把问题就地解决。现在,有矛盾找“和事佬”、有疑问找司法党员,正在成为社区居民的共识,各类矛盾隐患越来越多地被消解在萌芽状态。三是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方式构建治理秩序,提升治理水平。街道党工委在东仲、太平镇两个社区开展社区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确立了治理架构标准化、运行机制标准化等7项建设标准30余项落实细则,构建起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中坚的社区组织体系,将人地物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进行标准化管理,努力使社区社会治理的服务更完善、管理更有序、治安更良好、环境更宜居。

五、强化基层党建工作保障,提升基层治理专业化水平

街道党工委不断加强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工作者队伍建设,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带头人,强化队伍整体能力,努力使治理成效最大化。重点是做到“四个提升”。一是提升网格管理专业化水平。5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全部下沉担任网格员,社工全部持证上岗落实到网格,连续三年开展“蒲公英进万家社情民意大走访”,对困难和弱势家庭等人群分类摸清风险点和群众诉求,形成以党工委成员为核心,党建、民政等干部分工负责的“一核多元”的网格服务团队,实现群众需要在哪里,专业化的社会治理工作就在哪里扎实落地。二是提升专业人才引进力度。为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服务,街道投入60余万元打造了“关爱心理热线镇江路街道工作基地”,把青岛市关工委下百余名心理健康专家团队引进社区,着力解决失独家庭、信访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使近千个低收入家庭从中受益。针对目前吸毒高发的社会治理难题,投入30余万元建立了青岛市首个社区禁毒教育基地,由禁毒民警进行禁毒宣传,教育引导青少年远离毒品,自觉参与到禁毒志愿服务中来,迄今基地已培训禁毒志愿者1000余人。三是提升专业社会组织的参与水平。街道累计投入50余万购买社会组织的专业化服务,把12349日间照料中心、幸福种子书屋等10余家社会组织引入社区,年均开展活动100余场,在社区党委的引导下有序参与社区治理。“幸福来敲门”的社工每周敲门看望独居老人和失独家庭,“温馨计划”的社工每周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帮扶,这些社会组织代表着城市中守望相助的温度,成为社区党委服务群众的新常态。四是提升社会治理专业化运作水平。街道党工委着力通过党建搭台,做好服务需求与优质资源的再整合,不断提升服务实效。针对辖区学校多、青少年安全保障服务需求大的问题,今年5月,街道党工委牵头成立了“校园护航合作联盟”,围绕校园安全和学生身心健康,把各方专业化资源放到一个平台上,大大提高了治理效率。目前该党建联盟已开展活动10余次,全力为辖区8000名青少年儿童保驾护航。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